2011年8月27日 星期六

自然養生札記 ( 45 ) 遠離口腔癌 檳榔麥擱哺




文/蔡秉芸

近來國人聞塑化劑色變,任何食品只要與塑化劑沾上邊,民眾皆避之唯恐不及;其實在我們生活週遭有許多東西,健康危害比塑化劑更大、更明顯,多數人卻習以為常,「檳榔」就是一個顯著的例子。

約九成口腔癌 與嚼檳榔有關

許多文獻和研究都證實,嚼食檳榔會引起口腔黏膜病變,導致口腔癌,估計9成的口腔癌與嚼檳榔有關。因此,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早在2003年就將檳榔籽列為第一類致癌物質,即使不加任何配料,本身就具有致癌性。

檳榔雖是《本草綱目》記載的中藥,具有驅蟲、興奮等作用;在原住民傳統習俗中,也常用於結婚、豐年祭、祭拜祖靈等慶典上。但在欣賞美麗的檳榔樹,了解、尊重這些文化意義之外,對於其致癌成分還是應敬而遠之。

這絕非歧視檳榔,而是因為口腔癌已是台灣男性發生率增加最快的癌症,每年有5千多人罹病、2千多人喪命;口腔癌也是青壯年男性最常見的癌症,發生及死亡年齡中,均較其他癌症早1020年,對家庭和社會衝擊非常大。

菸酒加檳榔 口腔癌機率更高

本地紅唇族喜歡把檳榔放在齒齦和頰黏膜間咀嚼,因此,齒齦癌和頰黏膜癌成為台灣口腔癌的主要型態,這在非嚼檳榔地區較為少見,更讓檳榔與口腔癌直接畫上等號。

此外,嚼檳榔還會造成牙齒磨耗染色、牙周病、免疫力下降,也會導致咽喉癌、食道癌、肝癌、氣喘、糖尿病、代謝症候群等許多疾病,害處多多。

要遠離口腔癌,一半與基因遺傳、環境、醫療設備有關,一半則得靠正確的保健觀念和生活型態;研究發現,同時抽菸、喝酒、嚼檳榔,得口腔癌的機率是沒有這三種習慣的人的123倍,可見生活型態對健康影響之大。

幸好檳榔不具有成癮性物質,戒掉較不會引起身體不適症狀,所以比戒菸、戒酒容易,只要有決心,配合嚼口香糖、轉移注意力等,一定可以成功。

免費黏膜篩檢 民眾多加利用

若有嚼檳榔習慣,建議平時應在家以鏡子自我檢查,觀察和觸摸口腔黏膜及舌頭是否有白斑、潰爛、粗糙、硬塊、突起物,並注意張口吃東西、說話、喝水時有無困難,舌頭周遭是否麻痺、沒知覺,會不會經常覺得口腔乾澀、灼熱、刺痛不舒服,若有前述異常現象,應儘快就醫。

早期的口腔黏膜病變不會痛,易被忽略,但口腔癌初期治癒率達80%,中期50%,末期僅不到30%,且重建手術範圍大,對生活品質影響甚鉅,所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很重要的。

目前政府提供30歲以上曾經或目前嚼檳榔、抽菸者,每兩年一次免費口腔黏膜篩檢,民眾應多加利用。

(作者為永和耕莘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


資料來源 Yahoo奇摩新聞 自由時報 2011-8-27


一項不用吃藥的健康事業
新科技 新希望 新商機
看準機會 要有行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