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8日 星期一

新加坡華人重拾祖先的語言

新加坡——卓家和張家堪稱新加坡和諧傳統的典範。一個週六的午後,三代家族成員聚在同一屋檐下,吃切好的水果,喝茶,彼此陪伴。

唯一的問題是:最年輕和最年長的這兩代人幾乎無法交流。
7歲的拉韋爾(Lavell)說流利的英語和一點中文普通話,她的祖母、祖籍為中國東南部地區的劉娥嬌(Law Ngoh Kiaw),則喜歡說那裡的福建方言。因此,這祖孫倆一起看著地板上的娃娃屋時,除了隻言片語,幾乎無法交談。

「她不會說我們的閩南語,」劉娥嬌嘆息著說道,「又實在不想說普通話。」
家族內部成員之間難以交流,是新加坡政府過去數十年間在語言工程方面做出的大規模努力所結出的苦果。

以1970年代末的一系列舉措為起點,這個城邦的領導人有效地禁絕了一些中文方言——那是四分之三新加坡人的母語——為的是提倡人們使用中國的官方語言:普通話。
幾年後,就連普通話的使用範圍也被壓縮,以便給身為全球商務語言的英語讓路。

「新加坡以前就像一片語言的熱帶雨林——雜草叢生,有點混亂,但非常有活力,欣欣向榮,」新加坡的語言歷史學者陳丹楓(Tan Dan Feng)說。「現今,經過幾十年的修剪和揚棄,它成了一個以經濟作物為重心的園子:為了力爭上遊而學習英語或普通話,其餘的都沒用,因此我們就將其捨棄。」

這種對語言的壓制,及其給多代同堂家庭造成的影響,引起了廣泛的憎惡——現在政府的政策已有所軟化。
最近,自1970年代末以來首次有閩南語電視連續劇播出——在1970年代,約40%的新加坡人以閩南語為第一語言。很多年輕人也開始自學方言,希望重拾與過往歲月或他們的祖父母的聯繫。

此外,今年5月,一個新的多方言電影項目得到政府的背書,教育部長親自現身電影首映式,這在幾年前是不可想像的。
政府在公眾感到不滿之際放鬆限制,讓新加坡成了某種研究案例,從中可以管窺世界各地的人們如何對抗隨全球化而來的愈演愈烈的文化趨同情況。

「我開始意識到閩南語是我真正的母語,而普通話是我的後媽語言,」現年18歲、建了一個致力於保護閩南語的Facebook頁面的李軒金(Lee Xuan Jin,音)說。「而我想要了解自己真正的母親。」

對新加坡的第一代領導人來說,這種想法似乎有些感情用事。
新加坡共和國於1965年成立時的領導者,是頗具感召力的威權人物李光耀(Lee Kuan Yew)總理,他通過自學掌握了數種語言。李光耀出身於平日說英語、甚少說中文方言乃至普通話的精英階層,秉持一種受到語言學家否定的流行觀點:語言是零和遊戲,更多地使用一種語言,就無法那麼精通另一種語言。

簡而言之,他認為方言會浪費大腦有限的存儲空間,而那些空間首先應被用來存儲英語。
「他覺得既然他做不到,其他人就也做不到,」新加坡國立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中文系的語言歷史學者李子玲(Lee Cher Leng)教授,談及李光耀無法流利地說多種語言的情況時表示。「他覺得小孩子不宜學方言,因為那會讓他們十分困惑。」

政府當初考慮在新加坡這個多語言國家力推哪種語言時,中文普通話和英語是合乎邏輯的選擇。中國儘管遠在千裡之外,卻是大多數新加坡人的祖先的家園,而且正在開啟讓李光耀深受吸引的經濟改革。英語則是自從英國人於1819年在這裡建立貿易港口之後,新加坡精英階層一直使用的語言,而且那也是在全球文化和商業領域居於主導地位的語言。

但政府於1970年代推出相關政策的時候,無論中文普通話還是英語,都和生活在新加坡的民眾沒有太大關係。
當時和現在一樣,約7%的新加坡人來自印度南部,大多說泰米爾語。另有15%說馬來語。和現在一樣,75%的人口是華裔,他們是在多個世紀裡主要從中國南部的幾個省份遷徙過來的,尤其是福建(那裡的人說閩南語)和廣東(說粵語、潮州話和客家話)。只有2%說普通話。

儘管被政府統稱為方言,但其中一些中國語言至少像拉丁系語言那麼各不相同。政府的政策在某種程度上就如同勒令西班牙人、法國人和義大利人放棄他們從小說到大的語言,以推行葡萄牙語。

政策一波接一波地被實施。1979年,政府開啟「說普通話」運動。在一些學校裡,說方言的學生會被罰款,還得把「我不再說方言」寫上幾百遍。國人被不斷地灌輸這樣一種信息:說方言者沒有未來。
到1981年,電視和廣播幾乎被禁播所有方言節目,其中包括流行音樂。很多人由此與社會脫節。

「老年人突然無法聽懂廣播裡的任何東西,有一種失落感,」著有《成長在李光耀時代》(Growing Up in the Era of Lee Kuan Yew)的李慧敏詳細講述那幾十年間的往事時表示。該書是她最著名的作品。

隨後在1987年,為了促進新加坡三大族裔——華裔、印度裔和馬來裔——之間的團結,英語成為所有學校的主要教學語言。現今,英語幾乎是唯一的教學語言,除非是在學生學習母語的課堂上:印度裔學生學泰米爾語,馬來裔學馬來語,華裔學普通話。

英語的主導地位在政府最近開展的一項調查中顯而易見。調查顯示,新加坡人在家中最常說英語,緊隨其後的是普通話、馬來語,以及泰米爾語;只有12%的新加坡人在家中說中文方言,一個世代以前的相關數字則是50%左右。

「人們有時會說新加坡人不太擅於表達,」實踐劇場(The Theater Practice)的藝術總監郭踐紅(Kuo Jian Hong)說。「我覺得這在某種程度上是因為我們失去了自己的母語。」實踐劇場由郭踐紅的父親,先驅劇作家和藝術活動家郭寶崑(Kuo Pao Kun)創辦。

但隨著新加坡走向繁榮昌盛,很多人都開始追尋他們的文化根源,自從前總理李光耀於2015年去世以來,這種趨勢有所抬頭。有人竭力保護歷史紀念物,也有人質疑官方歷史敘事,或滿懷熱誠地捍衛「新加坡式英語」(Singlish),一種由英語、中文方言和馬來語構成的當地方言。

對一些人來說,這意味著潛心學習祖先的語言。
創辦於1840年,致力於在來自福建的移民當中推廣教育、增進社會福利的社區中心福建會館(Hokkien Huay Kuan),近幾年推出了閩南方言的課程。

不久前一個週五的傍晚,約20人坐在一間小教室裡學習「圍爐」、「祈福」、「弄龍」之類詞組的說法。其中三名學生是專門從事老年護理的醫生,想要更好地理解老年病人。其他人來上課只是出於好奇。

「我認為這是在了解我們的根,」現年34歲、在新加坡煉油業工作的伊萬·張(Ivan Cheung)說。「要了解我們的根,就必須了解方言。」

福建會館負責人方百成(Perng Peck Seng)說,這個會館也見證了政府政策的影響。他在1980年代加入之際,所有會議使用的語言都是閩南語和普通話。現在的會議語言則是英語和普通話,因為就連他所在的組織中,也甚少有誰的閩南語流利到開會時足夠用的程度。
但方百成沒有批評政府。他認為,談及語言多樣性的喪失,新加坡人自己難辭其咎。

「我覺得我們有時候太溫順了,」方百成說。「領導人聲稱,你說太多方言,會影響你在生活中成功的可能性,於是很多人就自行放棄了方言。最大的問題在於我們自己的意識。」
張彥(Ian Johnson)是《紐約時報》記者。
翻譯:紐約時報中文網

轉刊自  紐約時報


狗狗不能吃的東西


狗狗不能吃的東西有 巧克力 咖啡 洋蔥 蒜頭 楊桃 葡萄 水蜜桃 櫻桃 芒果 酪梨 梅子 李子 枇杷 蘋果 鳳梨 海鮮類

1.巧克力  咖啡
巧克力中的咖啡鹹(Theobromine)對動物而言是種毒藥。
它會使輸送部的血液流量減少,可能會造成心臟病和其他有致命威脅的問題。純度愈高的巧克力所含的咖啡鹹含量愈高,對狗的危險性也愈大。

2.洋蔥 蒜頭 (即使烹調過後也一樣,有放一起煮過的食物也不行)
洋蔥蒜頭,含有一種成分叫Disulfide,吃下會引發溶血性貧血。
肝臟是狗最愛的食物之一,許多的零食或狗食都含有肝臟。
吃食少量的肝臟其實對狗是不錯的,但如果過量卻可能引起營養問題。因為肝含有高單位的維他命A,吸取太多的維他命A,可能會引起維他命A中毒或維他命A過多症。

3. 楊桃 葡萄 水蜜桃 櫻桃 芒果 酪梨 梅子 李子 枇杷 蘋果 鳳梨
(無論果肉、種子、葉子、果皮都有毒性,含有一種名為persin的脂肪酸轉化物,所以狗狗勿吃較為安全喔!)

4.海鮮:有些狗狗都對海鮮過敏,會出現皮膚過敏,嚴重可能會有衍生皮膚病變的現象。

*避免餵食的東西*

1.骨頭
 
不要餵食會碎裂的骨頭(如雞骨頭),骨頭碎片可能會刺入狗的喉嚨,或割傷狗的嘴巴,食道,胃或腸。
如是大骨頭,敖湯的就可以 但不是讓牠整根吃光,而是可以讓牠啃食表面膠質與軟骨 以及 讓牠磨牙清潔牙齒,如開始咬碎骨頭便要拿起。
生雞蛋(危險)

2.生蛋白
含有一種卵白素(Avidin)的蛋白質,它會耗盡狗體內的維生素H(存在於維他命B群)。
維生素H是狗生長及促進毛皮健康不可或缺的營養,此外生雞蛋通常也含有病菌,如沙門氏菌。餵食生雞蛋,到最後變成誤喂毒素給狗,更可能造成維生素H缺乏症。
維生素H缺乏的徵狀:掉毛虛弱、生長遲緩、骨骼畸形。
煮熟的蛋對狗絕佳的零食,它含有高蛋白及其他的營養成分。只有生蛋白含有卵白素,如果要餵食生蛋,請只取用〝蛋黃〞,但仍須小心病菌的感染。

3.生肉及家禽肉
狗在野外雖會獵食動物,本身的胃酸很酸度強,但他們的免疫系統卻無法適應人工科學飼養出的家禽及肉類。(家禽身體中可能有其他化學物質)
最常見的2種毒素是家禽肉類中的沙門氏菌及肉類中的芽胞桿菌。
沙門氏菌中毒徵狀 :食慾極差、高燒、下痢、腹瀉、脫水、意氣消沈、沒有精神。
芽胞桿菌中毒徵狀:嘔吐、胃痛、下痢,嚴重帶血、休克、痲痺。

4.酒精飲品:狗只要從酒精飲品攝取少量的乙醇,就足夠導致酒精中毒。

5.果核、果柄、葉子:都含有令狗狗中毒的氰化物,所以請各位小心處理。
*很多人有個錯誤的觀念,狗為什麼不能吃人吃的食物?*
狗狗不能吃人類的飲食原因很簡單,因為狗狗的身體結構並非像人類的器官,狗攝取含有高鹽分油脂食物會造成狗狗負荷過高而造成〝肝腎〞 負擔過重。
人吃的東西裡面大多添加了許多的調味料與辛香料,尤其是鹽巴(鈉)。
狗的身體器官機能裡無法將鈉有效的排出,且會造成狗狗腎臟的極大負擔,攝取過多的鈉也會堆積在狗狗的心血管裡,等到狗狗年老時狗狗就會出現嚴重的〝心血管疾病〞!

(菱角可以吃。但不管給予什麼 都要酌量哦!)

2017年8月27日 星期日

古老的陽具崇拜,不丹的旅遊名片


住在一棟傳統不丹房子裡的一家人,房子外面裝飾著精美的畫,上面畫著神話中的動物和陽具。
Gilles Sabrié for The New York Times
住在一棟傳統不丹房子裡的一家人,房子外面裝飾著精美的畫,上面畫著神話中的動物和陽具。
不丹羅貝薩——幾百年來,陽具一直在不丹受到崇拜。
為了辟邪(包括最陰暗的人類邪惡形式之一的流言蜚語),它們被畫在家裡,或是刻在木頭上、安放在門廊上方或屋檐之下。它們被做成項鏈,當作稻草人放在糧倉和田地裡。在宗教節日上,戴面具的小丑會用到它們。而在羅貝薩附近的一座寺廟裡,它被當作生兒育女的祝福。
  • 檢視大圖陽具標誌被做成項鏈,還會被當作稻草人,並在宗教節日上被小丑當作道具。
    Gilles Sabrié for The New York Times
    陽具標誌被做成項鏈,還會被當作稻草人,並在宗教節日上被小丑當作道具。
  • 檢視大圖一群韓國旅行者。不丹的旅遊業在增長,該國陽具藝術的商業化程度也在加深。
    Gilles Sabrié for The New York Times
    一群韓國旅行者。不丹的旅遊業在增長,該國陽具藝術的商業化程度也在加深。
  • 檢視大圖孩子們去上學的途中,路過一所裝飾著陽具圖案的房子。
    Gilles Sabrié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孩子們去上學的途中,路過一所裝飾著陽具圖案的房子。
現在,隨著不丹日漸對外開放,這一古老傳統一直在演變,或者像一些人說的,已經被商業化玷污了。
儘管仍是一種宗教象徵,但在一些人看來,它已經成了過去的男權時代的殘餘,有些尷尬,不適合現代新民主。種種跡象表明,經歷了幾十年的相對孤立和專制君主政體後,民主已在不丹深入人心。
它也成了向遊客兜售的收藏品,大小和顏色各異。不丹是坐落在喜馬拉雅山的王國,因追求「國民幸福指數」而聞名,來這裡旅遊的人也越來越多。
「民眾依然把它作為一種象徵,」撰文介紹過該象徵歷史啟示意義的不丹記者協會(Journalist Association of Bhutan)會長尼德魯普藏波(Needrup Zangpo)說。「但把它畫在房子上的必要性正在消失。」他把這種傳統的衰落歸咎於「西方文化的影響」。
就像不丹本身一樣,這個象徵似乎懸浮在兩種衝動之間:無所顧忌地接受現代化和保留使其從一開始就獨一無二的傳統。
「不丹崇拜陽具的故事讓外界注意到了讓不丹成為全世界最幸福的地方之一的傳統和生活方式,」卡瑪卓丹(Karma Choden)在2014年的著作《陽具:來自不丹的瘋狂智慧》(Phallus: Crazy Wisdom from Bhutan)中寫道。該書在不丹出版,號稱是學者為記錄陽具的無處不在而進行的首次嘗試。
這項傳統普遍可追溯至喇嘛竹巴坤列(Drukpa Kunley)。在15與16世紀,他在不丹各地傳播佛教教義。
被稱作「癲狂神僧」(Divine Madman)的他是一個信佛的傻子,一個乞丐、酒鬼和登徒子,會利用自己高超的靈性和傳說中「雷鳴電閃般的智慧」征服女性和惡魔。
竹巴坤列在不丹全國和邊界另一側的西藏受人敬奉,但對他的崇拜集中在羅貝薩附近的「無狗」寺廟切米拉康(Chimi Lhakhang)。羅貝薩由一片更小的村莊組成,它們坐落在一個分布著種植紅色和白色水稻的梯田的山谷裡。
切米拉康建於1499年,坐落在一座小山丘上,可俯瞰普納昌河。儘管考慮到了對竹巴坤列的狂熱崇拜會引出模糊的神話,但有關該廟的修建的說法依然矛盾重重。
常見的說法是,竹巴坤列降服了在附近一個在山口出沒、名叫多珠拉的惡魔,把她變成了一條狗,並「用像女性胸部的土堆」把她掩埋。寺廟因此得名「無狗」。
但根據上世紀60年代編製並翻譯成英文的口述史《癲狂神僧:竹巴坤列的傳奇生活和歌謠》(The Divine Madman: The Sublime Life and Songs of Drukpa Kunley),另一種說法是,一名信徒在複述他教的一段粗俗禱文時死亡,於是竹巴坤列在其去世的地方修建了一座佛塔(「我棲身於少女的蓮花中,」一副對聯的上句寫道)。竹巴坤列據說活了115歲。
尼德魯普藏波說,在有關建廟的兩個故事中,竹巴坤列都沒有用到自己的陽具,儘管現在經常這樣誤傳。
「我們對歷史和神話沒有清晰的區分,」尼德魯普藏波說。他正在編撰自己翻譯的口述歷史,希望能糾正錯誤。和其他學者一樣,他認為陽具作為象徵更有可能始於佛教出現之前的異教徒儀式,而不是癲狂神僧的傳說。
然而,有關竹巴坤列性慾的傳說佔了上風,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因於口述史,在裡面,竹巴坤列在成佛的道路上無視世俗和宗教的敏感性,縱情享受性和美酒。
至今,仍有滿懷希望的夫婦去不丹這座寺廟求子。他們要穿過Sopsokha和Teoprongchu這兩個小村莊,再徒步爬上山丘,才能到達寺廟。這個山谷無疑是美麗的。成群的蝴蝶在頭頂繞著圈飛舞。灌溉綠色稻田的小溝渠,像水磨一樣轉動著五彩繽紛的轉經筒。
但讓這片地區出名的卻是陽具。對每天至少要消費250美元(約合1700元人民幣)——不丹對旅遊簽證的要求——的外國人來說,它們是必看的。遊客越多,意味著陽具越多,這可能是不可避免的。
一棟棟房子上塗畫著陽具。雖然高度風格化,但在某些畫作中,它們有逼真的細節:始終勃起,往往是在射精。其中一個帶著國家的名字,這是一家紀念品商店店主的宣傳策略。一些店鋪裡的展示品——成排的彩色木雕——即使擺放在性用品店中似乎也不違和。
作家卓丹表示,在不丹,陽具並不被明確視為跟性有關。
「實質上,陽具代表的是男性自我的核心,而不是一種性的頌揚。」她說:「它提醒旁觀者,如果這種力量得到正確的利用,就會促進生產力和創造力,而不是肆意的慾望。」
51歲的羅泰·希林(Lotay Tshering)是種植水稻的農民,他在Sopsokha擁有一座房屋,上面裝飾著兩幅巨大的陽具壁畫,都是他妻子的叔叔畫的,用來敬奉癲狂神僧。他說「這個地方已經得到了癲狂神僧的保佑」,他和妻子生育了六個孩子。
就著一杯酥油茶,希林對於旅遊業興起催生的大批商店和咖啡館吐露了怨言(不過他對當局的主要不滿是當地道路狀態欠佳)。
「我小時候這裡沒有商店,」他說,這個趨勢是隨著2008年議會選舉的到來而出現的;不丹前國王讓位給兒子吉格梅·凱薩爾·納姆耶爾·旺楚克(Jigme Khesar Namgyel Wangchuck)後,下令進行議會選舉。
對於這些距離首都廷布兩個小時車程的村莊,這些陽具當然是好東西。2005年最近的一次人口普查顯示,該地區有大約2700人,其中絕大多數是農民,不過店主和藝術家的人數越來越多。
該村副村長丹巴仁興(Tenpa Renchen)是一位民選官員,他表示,當地的經濟收益主要來自村民向紀念品商店收取租金。去年又新開了幾家商店,還開了一座餐廳,可以看到寺廟的美景。
「就個人而言,」他用外交口吻強調說,「我不喜歡人們在商店裡賣這些東西,但是他們也得維持生計。」
但是,村裡的長輩卻對商業化很謹慎。仁興說,商店還沒有多到危機的程度,但可能很快就會接近容忍度的極限。
在接受採訪時,仁興顯得有些傷感,對具有更深層次宗教意義的東西遭到現代化利用感到遺憾。
「除了陽具之外,癲狂神僧還有更多的東西,」他說。

頵銳國際著重研發能量


頵銳國際著重研發能量 專利布署持續進行

頵銳國際著重研發能量 專利布署持續進行
頵銳國際董事長陳鈺縓。圖/業者提供
頵銳國際公司著重研發醫學健康能量的專利布署外,並持續進行投資海外地區的醫養園區,讓健康醫學與養生概論能有更大的突破性。頵銳國際日前隨著營運有成,大動作購置、喬遷全新落成總部大樓後,在健康醫學技術專利的事業上,全面積極簽屬各項專門新技術的特殊質量,並以事業根基所需求的成長因素,向外再購入多項專利技術!
頵銳國際董事長陳鈺縓指出,隨著公司日益茁壯,公司很早即意會到未來進一步要在國際市場進一步擴張,勢必將面臨各類專利權的紛爭及保障措施,所以專利權對於公司除了是保護傘以外,更是對外積極進攻的商業武器!因此,特別注重公司的研發能量,同時市場上如有適合頵銳國際應用的專利技術亦會積極爭取購入。
近日添購的專利技術最值的一提的主要有二,一是微分子包覆技術,透過此技術可使蚓激酶主要成分在食用上更能透過胃酸的考驗使人體有更大的吸收效果!二為萃取技術,一般傳統萃取技術上純度如可達到70%~80%即為相當優異的表現,但透過新專利技術是將原物料析離分解後再行萃取重組,可使其質量純度再大幅提升。
董事長更指出,在企業經營上首重穩健以及保持競爭力,資金面主要佈局在研發技術的兩岸新醫學生物科技競爭上,因此公司除將資金購置最為保值的不動產企業總部外,亦不遺餘力的在構建各類技術專利權,特別是建立未來市場事業的寡佔性之價值,更加期望頵銳國際公司在面臨詭譎多變的世界市場時,能保持穩定成長的事業績效!
(工商時報)

你見過嗎?

美國人的清潔密祕密

2017年8月19日 星期六

複製畫的價格與價值 廖新田

複製畫的價格與價值
20170628  蘋果日報

廖新田/台灣藝術史研究學會理事長 

近幾年來,台灣藝術生態出現幾件複製畫事件,負評比肯定多。我曾經以「複製畫展傷害藝術教育」抨擊這樣的唯利是圖的時代,以及博物館價值被扭曲的現象,非常不可取。我甚至為此以違反商品標示上告台北市消保官並獲得勝訴,維梅爾展覽的高雄場因而被要求明白標示「複製畫」──這三個字可是用一場小小的消費官司掙來的。

立法院公報10341期院會紀錄記載陳淑慧委員提案「建請行政院立即針對國內複製畫展覽訂定合理的規範,明定以複製作品展覽之標示義務」,有18位委員聯署,看來是引起一些正面呼應。我也知道,一些人不認同我的看法,認為我們大都時間都與複製畫為伍,其實它還是有正面功能。

我承認,我們過去的美術教育大都是從課本上那些印刷不精的小小複製品開始,參觀博術館後我們也會帶些複製畫回家張貼(所謂「符號消費」)。這些都無傷大雅,但是,不能因此讓複製畫無限上綱,無處不在。我們仍然需要美術館、仍需要原跡,這個背後的原理不在此細談。後現代主義的虛擬,是一種影像或符號的流通狀態的新變革,我在這裡不是討論這個觀念的辯證,我要說的是一場藝術物質交易所引發的,我們的公立藝文機構面對複製畫的角色與問題。

報載,常玉複製畫鬧授權雙胞,因為是生意爭議,我們無從置喙,所謂不擋人財路。再仔細一看,等等!「蓋有歷史博物館鋼印的複製畫」?有國家博物館認證的複製畫是什麼邏輯?是掛保證的、如假包換的複製畫,還是因為有了幾可仿真的數位微噴技術與官方鋼印加持,讓這批複製畫的身分和一般的複製畫不同?
對我而言,不管蓋了多少個史博館的印鑑、用多麼精微的科技製作出來的常玉複製品,就只是複製品,比較精緻逼真而以,不會升格為真正的藝術品的。不過,我終於懂了:一套2070萬,發行199套;另外20張沒有「直接鋼印」的發行了168套,一套66萬,加起來總共是……天啊,25千零18萬台幣﹗
70萬除了可以買一套被歷史博物館認證過的常玉複製畫之外,還可以買什麼原作?我隨便上一家2017春拍公司,若以限定最高價格計算:我可以買到秦松和劉其偉的作品各一件,還5萬元有找。我也可以買兩張陳庭詩的精彩版畫,找3萬元。如果不那麼資深的畫家,我想買個半打年輕藝術家真作應該不成問題。算一算,能做的投資組合還真不少。如果用兩億來購買真跡,天字號的作品都不是問題,複製畫根本不在考慮範圍之內。

限量複製藝術品的概念並不是什麼新玩意兒,私人機構以此集資或交易,反正兩廂情願,無傷大雅,例如2015年朱銘美術館曾以11.5的比例縮小複製「單鞭下勢」300件。恕我孤陋寡聞,甚少聽聞世界各國國家級歷史博物館帶頭蓋官方鋼印協助販售複製畫。


做為一個如此擔負著文化與藝術教育使命的博物館機構,這樣的營利行為帶來太多並非正面的訊息及效應,諸如鼓勵收藏複製畫因而擠壓真作收藏,而後者正是年輕畫家賴以維繫的生路。或者,官方機構販售限量複製畫,是暗示我們的民眾面對藝術作品可以真假不分、無關緊要乎?這絕對不是文創正道。賺進這些小錢(價格),賠的可是歷史博物館的國家名器(價值)啊,三思。

2017年8月18日 星期五

歷史故事~借糧官的頭

借糧官的頭

曹操攻打袁術的時候,部隊缺糧,軍心大亂,糧官來請示曹操。曹操說,可以先用小碗分發,以應一時之急。糧官說,如果士兵抱怨的話,怎麼辦?曹操回答,我自有辦法。

  果然晚上軍營裡怨聲四起,皆言丞相欺眾。 曹操於是偷偷地把糧官叫來,說要向他借件東西,穩定軍心,希望糧官不要吝嗇。糧官於是問丞相要借何物?曹操說要借他的人頭示眾。糧官爭辯,我沒有罪!曹操說,我也知道你沒有過錯,但不殺你,部隊就會動亂;你死後,我會善待你的家屬,你就放心地去吧。

  然後立刻把糧官斬首示眾,再貼出佈告:糧官為了盜竊軍糧,故意改用小碗,已判軍法。全軍對糧官憤慨,但無人怨恨曹操,於是軍心穩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