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是一個絕好的觀察創新的實驗室。我一直在研究矽谷的歷史,有以下幾個結果可以分享。有一些是顯而易見的,有一些不是。
1.小公司比大公司更能創新。
2.所有權非常重要。
從財務上說,所有權意味著收益的分享。但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所有權含義是“心理所有權”(Psychic Ownership)。感覺公司是你的,為此承擔責任。
3.創新者逃離權威。
創新者憎恨傳統規範,一旦變得有錢之後,他們會讓自己更被成就驅動而非金錢驅動。
4.大組織扼殺創新。
因為公司政治,失敗變得更加昂貴。大組織中,失敗的成本更高,承認自己失敗是很困難的,因為這會影響自己在組織中的地位。因此人們通常會捍衛固有想法,抵制新想法。常用語就是“這個想法不是從這兒來的”,基本等同於“壞想法”。
5.尋租文化驅逐創新。
創造價值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創造結構性優勢後,捍衛這種優勢,即尋租帶來價值。進入壁壘、專利等通常屬於此類。另一方式是創新創造價值,這樣可以拿走別人的結構性優勢。
在同一家公司裡,尋租方式和創新方式通常是不能共存的,因為它們在文化上是不兼容的。尋租意味著,一家已經成功的公司會傾向於保護自己的既得利益,最終尋租者驅逐了創新者。
6.移民至關重要。
矽谷企業的創始人團隊中,至少有一半的關鍵人物來自美國以外,很多來自亞洲。
有兩個原因:
第一,移民從一個國家到另一個國家尋找機會,說明他們天生具有願意承擔風險、發現機會的特質;
第二,人生經歷中有如此巨大的變化,這可以激發他們的企業家精神。美國CNN主持人法里德·扎卡里亞(Fareed Zakaria)曾說:“你走的路越遠,你應對複雜環境的能力就越強。”
7.快速地失敗,便宜地失敗。
很多創業企業的成功方式是通過失敗,發現不行再換一種方式,不斷嘗試。嘗試和允許犯錯,通常比周密計劃更好,只要失敗得足夠快、成本足夠低(Fail fast,fail cheaply)。失敗後迅速地調整,一旦找到正確的方式,迅速擴大規模贏得成功。
8.創新是積跬步而非大突破。
很多人都認為創新就是突破,其實不然,創新是“積跬步以至千里”。縫紉機在1790年被發明出來,但機器上10個關鍵功能,只有最後兩個是在當年發明的;我們都知道瓦特發明了蒸汽發動機,但實際上在瓦特之前,有100年時間在積澱這項技術,只是最終瓦特將機器做到了足夠小。
~Email Cindy~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