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29日 星期三

香港的文化特質 林貢欽 自由撰稿人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香港體現的只是其中的支流細分。

近來和一些友人聊起香港的文化特質,得出一些共識:能夠在香港這個城市裏長久的工作和生活,不論是美學判斷還是價值取向,背後一定有對這個城市的文化認同。

什麼是文化?其定義據說有160多種,有狹義與廣義之分。狹義文化泛指文學藝術、民風民俗、風土人情等。廣義文化涉及政治架構、經濟模式、法律制度、社會組織、宗教流派等。

文化沒有好壞、貴賤之分,只有適應不適應、接受不接受之說。

要評價香港這個城市的文化,首先要認識和了解香港文化的特質。香港文化的特質可歸納為中華文化、殖民地文化、精英文化、法制文化、多元文化。這些文化的產生與英國人150多年來的殖民統治密不可分。

中華文化是香港建阜的根基

中華文化與香港人口中95%是華人分不開。中華文化中的儒釋道等文化傳承到處可見,越是底層越是顯見。只要是華人,不管你多麼西化,或在國外住多久,都難以抹去中華文化的烙印。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香港體現的只是其中的支流細分。香港的歷史、音樂、戲劇和文學以及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思維方式,生活細節,傳統習慣,婚喪喜慶,言談舉止,甚至吃喝拉撒睡,無不參透著中華文化的元素。

很多年前,一香港立法會議員追求男女平等,企圖改變香港新界的「丁屋」政策,
受到傳統文化的堅決阻擊,無功而返。

殖民地文化是香港歷史的烙印

殖民地文化是香港歷史中特有的烙印,最為體現在她的教育,崇拜大英帝國的殖民統治,俯首稱臣。培養的是少說多做、眼低手高的實幹家。培養出高錕、崔琦

這樣的諾貝爾獎得主、造就出李嘉誠這樣的一大批大企業家。但殖民地文化培養不出優秀的政治家、思想家。

殖民地文化帶給香港繁榮的經濟、穩定的秩序、有效的管理、文明的社會。隨著香港與內地城市的越來越頻繁的文化交流,殖民地文化的優勢就越來越顯示出來。

精英文化是香港社會的主流

精英文化造就了廣大的中產階級,例如工商界領袖、醫生、律師、會計師、測量師、職業經理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勤讀書、會考試、能動手,是成
為中產階級的必由之路。精英文化作為香港社會的主流文化,在精神上與中國傳統的士大夫文化一脈相承,承擔著社會教化的使命,發揮著價值導向的功能。

中產階級是社會穩定的中堅,是平民百姓改變身份,進入主流社會的途徑。近來,精英文化有朝著商業化方向沉淪的跡象。

草根文化和痞子文化在香港雖有市場,但難以成為主流文化。

法制文化是香港安定的保障

法制文化樹立起法官的權威,使法制深入人心,成為香港社會的核心價值。香港的基尼係數比內地高,大約是0.52:0.47,表明貧富懸殊很大。香港是世界富豪
最多的地方,香港人不仇富,但仇為富不仁,恨強取豪奪,憎官商勾結。香港的犯罪率較低、集體抗爭事件較少、市民安全感較強。

主要原因是,香港從法制層面上照顧到弱勢群體的最低需求,例如最低生活保障的綜援制度,公屋、居屋的住房制度(如,在香港700萬人中,49.6%的居民居
住在公屋和居屋中),免費的醫療制度等,雖然仍不盡如人意。

多元文化是香港和諧的象徵

多元文化使新、舊、快、慢、中、西、土、洋等文化元素在香港並存,華洋混雜、中西融合、雜交優勢。最典型的是婚禮儀式,辦完西式辦中式,婚宴上新人的中裝、西裝、唐裝不停的換。

多元文化在宗教信仰上充分體現。在香港,各種宗教,和平共生,極少有宗教糾紛和衝突。在跑馬地旁的一處墓地裏,可以看到世界上眾多的宗教文明匯集在一起,基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錫克教、佛教、道教、儒教的墓碑,比比皆是,香港人不僅和平相生,而且和睦相眠。

香港這個中西文化交融的城市,既有中國傳統的價值取向,例如,仁義禮智信、忠孝節勇和、溫良恭儉讓;又有西方的普世價值,例如,自由、公平、平等、民主、法制。任由香港人自主選擇,沒有強制,這是多元文化的價值體現。

多元文化促進了香港創意產業的發展,促進了信息技術和文化的交流。

香港這座城市,包容、開放、自由、公平,她雖不完美,有著諸多缺點,但還是吸引著越來越多年輕的專業的知識精英。如果不能「大隱隱於朝」,也可「小隱隱於市」。在這個有著700萬市民的城市中安居樂業,過著自由、快樂、安定的平民生活,人生足矣。


資料來源 BBC中文網



塵外居易經 占卜+教學
洽詢: 0936-190-400 Kingman Sheih 薛無
E mail : kingmansheih@hotmail.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