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30日 星期四

爭奪戰——「抗日戰爭誰領導?」 威克BBC中文網記者

英國學者:二戰中國戰場是平民死傷最多的戰場。

《人民日報》一篇名為「銘記歷史 開創未來」的社論,在兩岸又掀起了「抗戰誰打的」的爭論。

這篇社論說「在民族存亡的生死關頭,中國共產黨吹響了抗擊外敵的第一聲號角。在那場威武雄壯的戰爭中,中國共產黨以自己的堅定意志和模範行動,在全民族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並稱「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充分證明瞭中國共產黨是救亡圖存、實現民族解放的核心力量。」

按鍵 你怎麼看國共兩黨在抗戰中的「貢獻」?歡迎點擊這裏參加BBC中文網論壇討論

內外之分

這篇社論引起了台灣媒體的注意,以新華社的社論來對比,說《人民日報》的社論是「突出中共對抗戰的貢獻」。

文章雖然以抗戰勝利為題,進而展望未來,但是明顯地一點是這篇文章著重的是中國共產黨的現在而並非「歷史」。

也就是說,這篇社論是「對內」而非「對外」、是利用抗戰勝利來宣揚中共如今的成就、「激勵」中國共產黨黨員的意志。

抗日戰爭不但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場「抵抗外來侵略」的戰爭,更是中國歷史上傷亡最為慘重的一場戰爭。

國民黨歷來的說法就是「在蔣委員長英明的領導之下,打敗日寇、贏得了對日抗戰」。

在建政初期的中國,則是對蔣介石領導抗戰不是盡量不提,要不就是說國民政府不肯抗戰。

各自闡釋

近年來,由於種種不同的因素,中國也多少開始正面看待蔣介石領導下的國民政府當年在抗戰中所扮演的角色。

可是在闡釋歷史時,國共兩黨最大的分歧之一就是抗戰。即便是到了關係趨於熱絡的現在,不時也會出現類似這篇《人民日報》社論所引起的爭議。

其實在某些歷史學者的眼中看來,爭論哪個人領導、哪個黨的貢獻,都是為政治服務,忽視了抗戰勝利的真正歷史意義。

抗戰期間數以百萬計的平民傷亡,但是海峽兩岸均沒有紀念犧牲百姓的碑、紀念塔之類的設施。

人民最大

每逢紀念與抗戰有關的場合,紀念的對象大多是「英勇的陣亡將士」,少部分是「英明的領導」,成千上萬在抗戰中失去生命的中國百姓就被遺忘了。

只有在書寫與抗日有關文章時,以「百萬軍民為驅逐日寇拋頭顱、灑熱血」這種言辭,一筆帶過。

有英國歷史學者說,中國戰場是二戰中平民死傷最慘重的戰場,無論是什麼樣的理由都不應該讓這個事實被湮沒在歷史的爭議之下。

也就是說如果以人文史觀來看待二戰,那也就不存在哪一個單一政黨貢獻最大、是誰的英明領導的問題,因為答案是人民的貢獻最大。


塵外居易經 占卜+教學
洽詢: 0936-190-400 Kingman Sheih 薛無
E mail : kingmansheih@hotmail.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