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30日 星期六

成功條件不在聰明,在人格特質 文/洪蘭



有人拿了一份補習班的宣傳品給我看,令我非常地吃驚。上面寫道,「愈聰明的人,記憶形成得愈早,那些智商超過180以上的天才兒童都記得一歲以前的事情,有一個天才兒童記得他胎兒期的事,這表示愈聰明的腦愈早成熟,有智慧的腦系統比他同年齡的孩子『醒來得早』……。」

這段話完全沒有任何一點科學根據,在神經科學上,從來沒有任何證據說聰明的人早期的記憶比較好。

事實上,我們很難記得三歲以前的事情,因為大腦中處理記憶的海馬迴尚未發展完成,這是為什麼我們有「童年失憶症」的緣故(佛洛伊德看到了這個現象,給了它這個名字,但是當時的科學還不瞭解海馬迴的功能,因此佛洛伊德的解釋是不對的)。一般要到三、四歲才會對童年生活有所記憶。除非對某件事有很大的情緒成分(驚嚇、恐慌、哀傷等),例如目睹新生戲院大火、九二一地震,不然,童年的生活似流水般逝去,不會留下什麼痕跡。

記憶的確與智慧有關,因為各種測驗都要用到記憶,但是真正的智慧不是訓練或補習班可以補強得到的。大腦的早熟也會使智慧早開竅,女生比男生成熟得早,所以小學的班長常是女生。但是大腦的早熟與以後的成就沒有一定關係。我們不是有個成語叫「大器晚成」嗎?更何況,成功的必要條件並不是聰明,而是毅力。一個成功的人不一定是最聰明的人,卻一定是最有毅力的人,因為一分天才,九分努力。

從古今中外這麼多成功人的例子看來,成功的條件不在聰明,而在人格特質,聰明只是使這條路好走一點而已。現在的父母拚命賺錢讓孩子去上才藝班、補習班,要讓孩子的智慧發展得更好,但是忽略了品德的培養與情操的提升,而這些正是我們所謂的人格特質。沒有了這個條件,再聰明的孩子也不會成功,我們不是也有個成語叫「聰明反被聰明誤」?

不科學的說法到處可見,而且深入人心,但是隨便翻開報紙就可以看到一大堆不科學的事情發生在我們日常生活之中。

台灣推行科學教育已經幾十年了,看起來我們還有很遠的路要走。

【本文摘錄自《遠見雜誌》2002/02


FB康哲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