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1/05/30 10:15 記者陳碧珠/綜合報導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即將在今年7月滿80歲的前夕,因在半導體界的傑出領導成就,獲得國際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頒發榮譽獎章「Medal of Honor」,這份榮耀就有如「半導體界的諾貝爾獎」。
此一殊榮,讓張忠謀與英特爾創辦人安迪.葛洛夫(Andrew S. Grove)及摩爾定律發明人高登.摩爾(Gordon Moore)齊名。
IEEE專刊「IEEE Spectrum」總編輯泰克拉(Tekla Perry)為此特地從紐約來台專訪這位晶圓代工教父,這也是張忠謀在之前個人自傳出版13 年來,首度面對媒體深談如何踏入半導體、創立台積電的緣由。
若說,《張忠謀自傳》是記載其前33年的歷程,這次專訪,可說是自傳的中集,從33歲談到現在,張忠謀提到自己在半導體之路許多的第一次,有相當多生動的告白,本報摘譯如下。
1931年在上海寧波出生的張忠謀,在他18歲的時候,從大陸來到波士頓,就讀哈佛大學。
當時的美國在很多方面都居全球之冠,張忠謀說,「我對這個國家為之著迷,美國在道德、民主政治上都居領導地位,也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
來到美國,開啟張忠謀全球視野,也是他實現人生夢想的開端。在哈佛讀了一年後,他理解到學校的一般工程教育,無法引領他得到一個頂尖的工程工作,於是轉學至麻省理工學院主修機械工程,碩士一畢業後即投入職場。
第一次找工作! 差點進福特車
第一家想要聘用張忠謀的公司是福特汽車,另外一家則是半導體業者希凡尼亞(Sylvania);他選擇希凡尼亞,從此踏上半導體之路。當時,張忠謀的第一個任務是負責鍺電晶體,工作內容是改善產品良率並開發新的設計。
張忠謀說,那時候線上作業員因為用傳統的鉛焊接導致電晶體良率不佳,他發明一個不直接焊接的方式,大大改善電晶體生產的良率。
張忠謀也因此開始研究電晶體發明人夏克雷(William Shockley)1950年經典作—《半導體之電子與洞》(Electrons and Holes in Semiconductors with Applications to Transistor Electronics)。這是他接觸半導體領域的第一本課本。
在《張忠謀自傳》裡,他形容閱讀夏克雷這本書時,就有如讀荷馬古詩一樣的困難,此次接受IEEE的專訪,他同樣以「令他挫折」來形容。
因為當時工作地點與家裡有段距離,張忠謀來希凡尼亞的前兩個月,先住在一家旅館。有一位「很懂半導體」的希凡尼亞工程師,下班後老愛在這間旅館酒吧喝酒。張忠謀回憶道,「他是我第一位半導體教師」。
張忠謀在專業領域上不斷提升,設計出新的電晶體,也參加科技會議,並且在設定標準的委員會服務。但因希凡尼亞的行銷能力有所不足,他後來離開希凡尼亞,接受德儀的邀請,前往上班。
進入德儀的張忠謀才27歲,當時德儀正替IBM生產四個電晶體,IBM提供設計,德儀生產。張忠謀說,「基本上,那是早期的晶圓代工雛型」。張忠謀接下這個艱難的任務。
其中,有一顆電晶體在IBM部生產的良率10%,但在德儀生產線良率大部分是零,有時候會到2%至3%。經過四個月的努力,他利用三個方法,包括改變溫度、使用不同合金及改變在鎔爐的時間,良率竟然超過20%。
第一個代表作! ET拼音玩具
因為這個專案的成功,讓當時德儀總經理派特(Pat Haggerty )認識了張忠謀;這項成就,更讓他得到人生中的第一個管理職,管理超過20位員工,負責鍺開發部門。張忠謀喜愛管理,因為成為一位管理者,可以讓他發揮團隊的能力,超越自我。為了未來能帶領德儀的研發部門,1961年,張忠謀30歲時,由德儀全額支持,進入史丹福大學攻讀博士。
張忠謀取得博士學位回到德儀後,很快晉升成為鍺電晶體部門的領導人,管理3,000名員工。這時候的他,必須去學習當時在學校都沒教的事情,例如產品行銷、財務等等。
張忠謀在德儀從事過不同的管理工作。1972年,41歲的張忠謀掌控德儀整個半導體部門;德儀是當時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公司。他渴望有一天能成為德儀半導體的執行長。
不過,美國70年中期,德儀決定轉入計算機、手錶等消費性電子產品,也把張忠謀 派到消費性電子事業部。張忠謀說,「這個調整對他與公司而言,都是個錯誤」。
儘管如此,張忠謀當時領導的這個團隊,卻發明熱門電影「ET」衍伸出來的ET拼音玩具「Speak and Spell」。這是全世界第一個用語音單晶片做出來的玩具,這項發明被IEEE Spectrum選為「改變世界的25顆晶片」之一。
1983年,張忠謀知道他不再有晉升機會,決定離開德儀。當時他沒有任何計畫,但有信心會有許多熱門的職務找上他。離開德儀的消息一傳開,果然好幾天電話不斷湧進,最後,他認真考慮兩個計畫,分別是創投與通用儀器(GI)。他選擇了加入通用儀器 (GI),擔任營運總裁,並搬到紐約,紐約是他曾經夢想工作與居住的地方。
他住在第五街的一間公寓,距離他的工作地點只有幾條街,只是張忠謀本以為他可以在GI成立一個研發部門,卻發現GI不重視研發投資。他形容這樣的察覺,讓他即使可以在紐約走路上班,也不感覺快樂。
一年後,張忠謀離開GI,當時台灣的行政院長李國鼎跟他接觸。早在張忠謀任職德儀時,李國鼎就曾因德儀要在台灣蓋封測廠跟他有過接觸。
不能忍受愚笨! 讓人敬又怕
很多人告訴張忠謀不要回台灣,當時他分居中的妻子也覺得,這根本是瘋了。但他認為,何不試看看。1985年,張忠謀來到台灣,擔任工研院院長,上任後立刻做了幾件事情,打破公家機關鐵飯碗的觀念,制定聘用制度,讓考績最低的2%員工受到警告,考績沒有改善就會被解雇。此外,他開始著手把工研院資金的來源,從完全來自政府轉為部分來自產業,希望擺脫一直靠政府補助的局面。
這幾項改革讓張忠謀在工研院受到排斥與反感,曾任台積電技術長、現任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教授的胡正明如此地描述:「張忠謀是一個不能容忍愚笨的人,所有人對張忠謀是又敬又怕。」
後來台灣政府希望張忠謀幫台灣成立一家半導體公司,但在張忠謀掌管德儀半導體部門時,市場上已有英特爾、國家半導體崛起,超微也是很強的競爭對手,當時的全球半導體技術,領先工研院兩個世代。
張忠謀知道他站在一個沒有優勢的立足點,卻還是答應了。張忠謀以電影「教父」形容自己,「給你的,你不能選擇」。他表示,若當下說不,可能顯示他沒有野心,台灣半導體產業可能一路黯淡。
張忠謀分析,在美國80年中期,幾乎有50家IC設計公司並未投資晶圓廠,他們在富士通、IBM、NEC、德儀、東芝下單生產,他們被視為次等客戶,甚至會被要求綁合約,也必須分享客戶的設計智慧財產權。
張忠謀想,這些IC設計公司是否可能與一家專門製造晶片的公司合作,且不需跟他們競爭呢?接著他理解,晶圓代工的模式可以與台灣在設計、行銷弱勢互補,甚至還能凸顯台灣在代工的優勢。幾個星期後,他決定以所謂的晶圓代工模式,在台灣成立台積電。
張忠謀成立台積電以來,除了把公司推向國際龍頭地位,包括赴美掛存託憑證、推動薪酬委員會與獨立董事等公司治理、取消股票員工分紅等,都是台灣企業的先驅,更顯示張忠謀具有國際觀的企業家視野。
最愛紐約 戀戀四季酒店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熱愛橋牌、古典音樂、閱讀,這次接受IEEE 專刊Spectrum專訪時,難得談到他喜歡的餐廳與愛看的電影,揭開晶圓教父生活面的神秘面紗。
張忠謀每天都要找出足夠的閱讀時間,他受訪時表示,最近他讀的兩本書是英國暢銷作家Ken Follett的《大國衰亡》(Fall of Giants)與《小布希自傳》 (Decision Points by George W. Bush)。大國衰亡是一本虛擬美、英、德、俄等國重要家族的歷史小說,小布希自傳則是談其生平傳記,看得出張忠謀對史觀書籍的偏好。
古典音樂是張忠謀的最愛,台積電20周年慶時曾贊助倫敦交響樂團、國立實驗合唱團在國家音樂廳演出「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音樂會,邀請台積電的客戶、供應商及其他夥伴參加;古典樂派與浪漫樂派是張忠謀的最愛。
喜歡紐約這個城市的張忠謀,最愛的餐廳也是紐約的四季酒店;愛看的電影有《黑獄亡魂》(The Third Man)、《日落大道》(Sunset Boulevard)與《彗星美人》(All Above Eve),都是美國50年代時期的電影。這個時期的張忠謀正在上大學,顯然大學時期的他除了念書,也與時下年輕人一樣,活躍各種藝文活動。 (本文出處大多來自於IEEE Spectrum《Founder Father》)
新聞辭典》IEEE會員 高達36萬人
美國電子電機工程師學會(IEEE)是全球最大非營利性科技學會,在全球近175個國家有36萬多名會員。
IEEE每年頒發的「Medal of Honor」獎章,是國際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的最高獎章,被喻為電機工程界的諾貝爾獎,能獲得此一獎章的得主,都是在特定領域有多年的成就,經過長時間的淬煉與考驗,涵蓋電子、電機、半導體等領域。
去年Medal of Honor獎得主是安德魯.維特比(Andrew J.Viterbi),他是無線通訊產業裡CDMA技術發明人;2009年則是頒給有「記憶體之父」之稱的羅伯特·登納德(Robert Dennard),他在1968年製造世界第一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
此外,2008年得獎者為「摩爾定律」發明人高登‧摩爾(Gordan Moore );英特爾創辦人葛洛夫〈Andrew S. Grove〉也在2000年獲得此一殊榮。
資料來源 Yahoo奇摩新聞
健康新主張
每日一杯咖啡抗氧化去除自由基
天天品茗花草茶補充微量元素
玉 花草茶 + 咖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