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7日 星期日

古老的陽具崇拜,不丹的旅遊名片


住在一棟傳統不丹房子裡的一家人,房子外面裝飾著精美的畫,上面畫著神話中的動物和陽具。
Gilles Sabrié for The New York Times
住在一棟傳統不丹房子裡的一家人,房子外面裝飾著精美的畫,上面畫著神話中的動物和陽具。
不丹羅貝薩——幾百年來,陽具一直在不丹受到崇拜。
為了辟邪(包括最陰暗的人類邪惡形式之一的流言蜚語),它們被畫在家裡,或是刻在木頭上、安放在門廊上方或屋檐之下。它們被做成項鏈,當作稻草人放在糧倉和田地裡。在宗教節日上,戴面具的小丑會用到它們。而在羅貝薩附近的一座寺廟裡,它被當作生兒育女的祝福。
  • 檢視大圖陽具標誌被做成項鏈,還會被當作稻草人,並在宗教節日上被小丑當作道具。
    Gilles Sabrié for The New York Times
    陽具標誌被做成項鏈,還會被當作稻草人,並在宗教節日上被小丑當作道具。
  • 檢視大圖一群韓國旅行者。不丹的旅遊業在增長,該國陽具藝術的商業化程度也在加深。
    Gilles Sabrié for The New York Times
    一群韓國旅行者。不丹的旅遊業在增長,該國陽具藝術的商業化程度也在加深。
  • 檢視大圖孩子們去上學的途中,路過一所裝飾著陽具圖案的房子。
    Gilles Sabrié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孩子們去上學的途中,路過一所裝飾著陽具圖案的房子。
現在,隨著不丹日漸對外開放,這一古老傳統一直在演變,或者像一些人說的,已經被商業化玷污了。
儘管仍是一種宗教象徵,但在一些人看來,它已經成了過去的男權時代的殘餘,有些尷尬,不適合現代新民主。種種跡象表明,經歷了幾十年的相對孤立和專制君主政體後,民主已在不丹深入人心。
它也成了向遊客兜售的收藏品,大小和顏色各異。不丹是坐落在喜馬拉雅山的王國,因追求「國民幸福指數」而聞名,來這裡旅遊的人也越來越多。
「民眾依然把它作為一種象徵,」撰文介紹過該象徵歷史啟示意義的不丹記者協會(Journalist Association of Bhutan)會長尼德魯普藏波(Needrup Zangpo)說。「但把它畫在房子上的必要性正在消失。」他把這種傳統的衰落歸咎於「西方文化的影響」。
就像不丹本身一樣,這個象徵似乎懸浮在兩種衝動之間:無所顧忌地接受現代化和保留使其從一開始就獨一無二的傳統。
「不丹崇拜陽具的故事讓外界注意到了讓不丹成為全世界最幸福的地方之一的傳統和生活方式,」卡瑪卓丹(Karma Choden)在2014年的著作《陽具:來自不丹的瘋狂智慧》(Phallus: Crazy Wisdom from Bhutan)中寫道。該書在不丹出版,號稱是學者為記錄陽具的無處不在而進行的首次嘗試。
這項傳統普遍可追溯至喇嘛竹巴坤列(Drukpa Kunley)。在15與16世紀,他在不丹各地傳播佛教教義。
被稱作「癲狂神僧」(Divine Madman)的他是一個信佛的傻子,一個乞丐、酒鬼和登徒子,會利用自己高超的靈性和傳說中「雷鳴電閃般的智慧」征服女性和惡魔。
竹巴坤列在不丹全國和邊界另一側的西藏受人敬奉,但對他的崇拜集中在羅貝薩附近的「無狗」寺廟切米拉康(Chimi Lhakhang)。羅貝薩由一片更小的村莊組成,它們坐落在一個分布著種植紅色和白色水稻的梯田的山谷裡。
切米拉康建於1499年,坐落在一座小山丘上,可俯瞰普納昌河。儘管考慮到了對竹巴坤列的狂熱崇拜會引出模糊的神話,但有關該廟的修建的說法依然矛盾重重。
常見的說法是,竹巴坤列降服了在附近一個在山口出沒、名叫多珠拉的惡魔,把她變成了一條狗,並「用像女性胸部的土堆」把她掩埋。寺廟因此得名「無狗」。
但根據上世紀60年代編製並翻譯成英文的口述史《癲狂神僧:竹巴坤列的傳奇生活和歌謠》(The Divine Madman: The Sublime Life and Songs of Drukpa Kunley),另一種說法是,一名信徒在複述他教的一段粗俗禱文時死亡,於是竹巴坤列在其去世的地方修建了一座佛塔(「我棲身於少女的蓮花中,」一副對聯的上句寫道)。竹巴坤列據說活了115歲。
尼德魯普藏波說,在有關建廟的兩個故事中,竹巴坤列都沒有用到自己的陽具,儘管現在經常這樣誤傳。
「我們對歷史和神話沒有清晰的區分,」尼德魯普藏波說。他正在編撰自己翻譯的口述歷史,希望能糾正錯誤。和其他學者一樣,他認為陽具作為象徵更有可能始於佛教出現之前的異教徒儀式,而不是癲狂神僧的傳說。
然而,有關竹巴坤列性慾的傳說佔了上風,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因於口述史,在裡面,竹巴坤列在成佛的道路上無視世俗和宗教的敏感性,縱情享受性和美酒。
至今,仍有滿懷希望的夫婦去不丹這座寺廟求子。他們要穿過Sopsokha和Teoprongchu這兩個小村莊,再徒步爬上山丘,才能到達寺廟。這個山谷無疑是美麗的。成群的蝴蝶在頭頂繞著圈飛舞。灌溉綠色稻田的小溝渠,像水磨一樣轉動著五彩繽紛的轉經筒。
但讓這片地區出名的卻是陽具。對每天至少要消費250美元(約合1700元人民幣)——不丹對旅遊簽證的要求——的外國人來說,它們是必看的。遊客越多,意味著陽具越多,這可能是不可避免的。
一棟棟房子上塗畫著陽具。雖然高度風格化,但在某些畫作中,它們有逼真的細節:始終勃起,往往是在射精。其中一個帶著國家的名字,這是一家紀念品商店店主的宣傳策略。一些店鋪裡的展示品——成排的彩色木雕——即使擺放在性用品店中似乎也不違和。
作家卓丹表示,在不丹,陽具並不被明確視為跟性有關。
「實質上,陽具代表的是男性自我的核心,而不是一種性的頌揚。」她說:「它提醒旁觀者,如果這種力量得到正確的利用,就會促進生產力和創造力,而不是肆意的慾望。」
51歲的羅泰·希林(Lotay Tshering)是種植水稻的農民,他在Sopsokha擁有一座房屋,上面裝飾著兩幅巨大的陽具壁畫,都是他妻子的叔叔畫的,用來敬奉癲狂神僧。他說「這個地方已經得到了癲狂神僧的保佑」,他和妻子生育了六個孩子。
就著一杯酥油茶,希林對於旅遊業興起催生的大批商店和咖啡館吐露了怨言(不過他對當局的主要不滿是當地道路狀態欠佳)。
「我小時候這裡沒有商店,」他說,這個趨勢是隨著2008年議會選舉的到來而出現的;不丹前國王讓位給兒子吉格梅·凱薩爾·納姆耶爾·旺楚克(Jigme Khesar Namgyel Wangchuck)後,下令進行議會選舉。
對於這些距離首都廷布兩個小時車程的村莊,這些陽具當然是好東西。2005年最近的一次人口普查顯示,該地區有大約2700人,其中絕大多數是農民,不過店主和藝術家的人數越來越多。
該村副村長丹巴仁興(Tenpa Renchen)是一位民選官員,他表示,當地的經濟收益主要來自村民向紀念品商店收取租金。去年又新開了幾家商店,還開了一座餐廳,可以看到寺廟的美景。
「就個人而言,」他用外交口吻強調說,「我不喜歡人們在商店裡賣這些東西,但是他們也得維持生計。」
但是,村裡的長輩卻對商業化很謹慎。仁興說,商店還沒有多到危機的程度,但可能很快就會接近容忍度的極限。
在接受採訪時,仁興顯得有些傷感,對具有更深層次宗教意義的東西遭到現代化利用感到遺憾。
「除了陽具之外,癲狂神僧還有更多的東西,」他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