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6月1日 起,香港《蘋果》與《太陽》兩大報頭版皆刊「盛香珍塑化劑」或「毒害港民」等大字標題。凡台灣出產的食品、藥劑、泡麵、營養補品等,進關港、陸、泰甚至菲、越南,皆需一一受檢;台灣,成了毒食品的代名詞。
曾經盛名的MIT食品「安全保證」神話,正式瓦解。要多少年才能挽回?我不敢、更不忍心回答。
過去我們親眼目睹大陸產品,如何一步一步不知節制,終被舉世抹上「黑心」標幟。台灣普遍的公德心比大陸好,但比起北歐、紐澳事實上仍差了一截。夾在世界的「文明」與「不文明」之間,台灣食品長期評比的對象僅存於日、韓、陸、台、港之間;因此我們很少反省有什麼更好的方法,可以追蹤並永久保護食品安全的MIT金字招牌。尤其我們比日本人、韓國人抓得住大陸人胃口,於是幾年下來,當大陸經濟崛起時,13億人口最著名的食品品牌,幾乎都是台灣人的天下。幾位食品大亨,也躍居《富比士》富豪前列;靠的就是台灣產品能力與牢不可破超越陸製食品安全的信譽。
我相信幾家食品大廠此次被波及,絕非故意。而且檢驗證明,他們出問題的產品只是幾萬項產品中萬分之1或2。但一直等到大廠食品也捲入塑化風暴時,我們才驚覺這是一場多大的「MIT塑化龍捲風暴」;所向之處,無論原基地多厚實,全被摧毀。
台灣成食品「亡國」
其實生產原物毒料的黑心廠家,現在算起來也不過2至3家。走入他們的工廠,多麼不起眼數百坪的小基地;但他們廉價販售的對象卻是一條長長的生產鏈,把台灣纏得無法呼吸。於是,過去一周,我們看著台灣一區一區淪陷,一家又一家大廠被點名。曾經是亞洲食品王國的我們,如今不是一點一滴流失信譽,而是秋風掃葉般,由小點、變大、變超大龍捲風;最終飛出台灣之外,食品王國成了食品「亡國」。
殷殷實實檢驗的廠家,只好無奈大登廣告「我家產品沒事」;有似無辜者被脅迫宣告「我無罪」。台灣島內食用者,或許分辨得了那個產品中毒,那家沒毒;但出了疆域,MIT好像一塊被當成靶子的招牌,一下開了數百槍彈痕累累;信用從此成了食品業者未來最沉重的包袱。
這是昱伸、金果王等負責人應認知的。他們的貪念,即使坐穿牢底,也換不回台灣在國際上的信任度。
從小我的舅舅常花時間向我們後代耳提面命,做生意最重要的就是誠信。他在美國白手起家,30年終至身家百億,依靠的就是客戶對他的信任。交貨不延遲、貨品不偷工、價格不亂報。他常常告訴我何家的遺訓:人生有若一座橋,即使攀上了頂峰,有一天終得結束。人生的死,是世間最公平的事。偉人、乞丐、富人、小偷……免不了白骨一堆。人的一生,最重要的就是留下好名聲!
名聲,對個人很重要,對經濟更是如此。三鹿奶粉至今兩年,仍未恢復品牌名譽;雷曼連動債若再上市,有人敢買嗎?台灣只因若干商家貪小便宜,竟受此重傷;肇事者與國家承受的傷害不成比例。問題還是出在我們太相信,也太得意於自己的MIT。這幾年我們和大陸人比排隊、比黑心,自覺公德心高人一等;但若和北歐、紐澳比,台灣並沒有自己感覺那麼良好。以紐西蘭為例,每一項出口食品皆有「身分認證書」,從產地、施肥、插枝、採摘、生產的過程一一記錄。於是產品以一套嚴謹制度認證,保證安全;而不是靠廣告,或自我感覺良好,就能建立信譽。
MIT食品的善後之路,如果最終只是抓抓幾家黑心廠商,或各大食品廠商自行刊登廣告致歉說明,恐怕重建信譽之路,將非常漫長。學學並引入北歐紐澳等「文明農產出口國」認證檢驗制度,才是終結塑化劑事件,最快速也最長治久安的方法。
《我的陳文茜》
作者為電視節目主持人
資料來源 蘋果日報
健康新主張
每日一杯咖啡抗氧化去除自由基
天天品茗花草茶補充微量元素
玉 花草茶 + 咖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